白城师范学院招生资料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唯一一所省属师范类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的吉林省白城市,地址为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学校始建于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经历白城地区师范学校、白城师范专科学校、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
年,白城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
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
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年10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
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4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一流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化学、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含分院人)。
年,白城师范学院山东省计划招生9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29人,实际投档数量29人(包括2个校企合作办学专业,计划招生数量8人)。
投档分数线
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法学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另外,2个校企合作专业中,财务管理(校企合作)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选考科目要求
在白城师范学院计划招生的9个专业(类)中,包括了2个师范类专业和2个校企合作专业:
不限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法学、商务英语、文化产业管理、财务管理(校企合作)专业,共5个专业;
限选物理的专业(类)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软件工程(校企合作)2个专业;
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的专业是统计学、动物科学2个专业。
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
年白城师范学院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9个专业(类)中,全部均为按照专业招生,无大类招生的专业(类)。
招生特殊要求见下文的招生简章摘要。
白城师范学院年招生简章摘要
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专业部分主干课程用英语授课,其他语种考生请慎重报考。其余各专业不限语种。
考生身体健康状况参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以内;若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按生源省份投档比例要求执行。
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专业录取时遵守投档分由高到低和专业顺序由先至后的原则。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类以语文、外语、文综、数学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理科类以数学、外语、理综、语文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学费及住宿费:
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
汉语言文学、思想*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理学、历史学、化学、应用化学、汽车服务工程、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统计学、园艺、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科学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市场营销、工程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机器人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法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英语、商务英语、日语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广播电视学专业每生每学年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生每学年元;音乐学、音乐表演、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财务管理(校企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元。
关于转专业
一年级学生,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均达到及格以上并且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经选拔合格方可提出转专业申请。
转专业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周进行。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占比分别为70%和30%。
笔试考试范围心当年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
按专业拟接收名额的%从高到低确定入围面试人选参加面试。
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
白城师范学院届毕业生就业数据
白城师范学院届毕业生共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1.39%;专科毕业生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8.60%;男生人,女生人。
白城师范学院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0.11%,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8.70%,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6.24%;其中灵活就业41.94%,单位就业27.00%,未就业19.89%,升学9.56%,征兵1.00%,出国(境)0.59。
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自由职业”(40.06%)、“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7.61%)和“升学”(8.56%)。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49个专业,有19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处于90.00%以上;其中应用工程管理、汉语言文学(师范)、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达到.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