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隋福军‖母爱无疆 思念无限
Kf03mXLrtdr - 2020/1/30 10:21:00

            
            
    母爱无疆 思念无限

               ——花甲之年追忆我的母亲王朋花

    ◎隋福*

    

    在女性不同的身份中,母亲是最柔软、最感性、最具生命力的称呼。有人说:因为做了母亲世界和你的关系不再是你自己几十年的生命。

    

    我们总是说,母亲的爱深到难以诉说,即使文采斐然的作家,在写自己母亲时,也总是找不到华丽的辞藻,想起的多是记忆深刻抹不掉的琐碎事情。

    

    我的母亲已经故去九年。母亲一生以她的敦厚善良、坚韧和担当为家庭、孩子们无私付出,在曾经艰难的岁月里支撑起家庭温暖宁静的天空。

    

    精彩的人生故事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我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有用。  

                                                                           ——余光中

    

    ——少年时参加担架队抬伤员,

           亲身经历抗战艰难岁月。

    

    我的母亲叫王朋花,1928年4月5日出生于乳山诸往镇西诸往村,2010年4月12日因癌症病逝。

    

    母亲没念过书,但通情达理,性格刚强,做事干脆,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在她穷困的幼年、少年时代正是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14岁的母亲在抗战时期自告奋勇加入了担架队,成为一名少年担架队员。母亲参加担架队是1942年冬天,正是日本*子对我胶东地区实行疯狂 拉网式 大扫荡的年月,整个胶东大地硝烟弥漫,到处是血腥味和焦糊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马石山惨案 。

    

    母亲那时年少长得比较高大,就自告奋勇参加了区担架队抬伤员。母亲说,抬担架两人一伙,从她村走到饶涧村、大龙口村、尚山村,再到马石山,来回有六七十里地,一天至少要抬俩来回,有时黑夜也要去。上级通知来了伤员,就得立马行动。

    

    母亲说,去抬伤员不是个轻快活。伤员大多伤势较重,常常是抬着伤员走山岗路,攀树岚子,爬堤堰子,要不就走河沟、沙河套。

    

    母亲说,抬伤员还不能走快了,怕颠着伤员。有的伤员由于出血过多,抬到半路上就牺牲了。再就是,抬伤员还得一边抬着走,一边小声吆喝着,护理伤员,安慰伤员,目的就是把伤员安全地抬到急救站。

    

    有一次,她和同伴抬着一位伤员爬过一个陡坡,遇到一片刺槐林,就听到有人喊: 快躲起来,敌人追上来了! 接着,就是几声枪响,朝她们打来。母亲说,不害怕是假的。就跟同伴说,快跑,翻过前面的山岭就是松树林,我们到那面躲起来。于是,她俩便把伤员安顿在浓密的松树林下面藏起来,两个也躲藏在这片松树林里有半了个钟头。枪声停了,她俩才出来继续抬着伤员艰难前行。

    

    母亲说,她和同伴抬着伤员走到她们村口的西河坝埂上,亲眼见到日本兵把四个牺牲的八路*战士的胸腔用刺刀豁开了,剜出了他们的心脏,尸体旁全是血污,很惨。母亲讲的时候,特别激动,特别气愤,特恨日本*子。母亲说,那些日本兵简直不是人,畜生不如。

    

    母亲说,她和同伴们把伤员送到急救站后,就回村里了。刚进村,就有人对母亲说,你还不赶快跑,你叔叫日本*子杀了。母亲听后,撒腿就跑,回到家中才知道他叔父被日本*子杀死在村南沙河套里。母亲说,她和同伴去担架队,刚走不大一会儿,日本*子就进村了,她叔父没来得及跑,就爬到自家的棚顶上躲藏起来,结果被日本*子发上火烧了房子。她叔父随后被日本兵绑架到村南沙河套里,逼问他家里的人上哪去了。她叔父说,不知道。日本兵就用枪托锄他、使劲捅他。她叔就骂日本兵,随后,日本*子就用刺刀捅了他,一连捅了七刀,死的很惨。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更激起了母亲的抗战决心和对日本*子的刻苦仇恨。她自从参加了担架队,工作非常积极,每天都跟随着担架队去救伤员,还帮助伤员喂饭和洗衣服,反正什么都干。母亲说,当时日本*子把我姥爷和我舅也围困在马石山上,后来我姥爷和我舅被八路*救了。马石山反扫荡胜利后,母亲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担负起保卫新*权的斗争。

    

    ——母亲勤劳节俭,孝敬老人,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母亲21岁跟我父亲结的婚,那时父亲十八岁,母亲比我父亲大三岁。那时兴 女大三,抱金砖 。结婚之后,我父亲就考上了中专学校,来到海阳师范学校念中师(培养小学教员),后来又转到莱阳师范学校继续念,毕业后分配在莱西县一所小学教书,离家三四百里地,就这样母亲和父亲长时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母亲就在家里带孩子、干农活,照顾家人和赡养老人。什么活都得干。直到文革前我父亲才从莱西县调回了本公社饶涧村完小,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学校离家八里地,每个周末父亲都能回来。如果家里有要紧的事,父亲也能请假回来。在这之前,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母亲干。无论是上山刨地打垅,施肥播种浇水,插秧管理收割,搬运脱粒收藏,喂鸡喂猪做饭,推磨轧碾,母亲就像一把磨不断的铁锁,就跟个壮劳力一样。她除了带孩子干农活,伺候老人外,还经常用晚上的时间纺线织布,裁制衣白癜风需要注意什么服。她还会织网和绣花。他还经常在下雨阴天和晚上带灯给我们纳袜底、做布鞋,缝补破损的衣服。可以说,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多面手。

    

    即使是生活困难的时候母亲依然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体面,不惜克扣自己,也要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家里有点好吃的都说留给老的。比如说有个小鱼干,偶尔包个包子饺子什么的,或者烀个像样的玉米饼子,她都说,把我爷爷叫来一起吃。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偶尔改善一下生活,过年杀个鸡,鸡吃一半,留一半来客。做好的半只鸡,端上炕桌,母亲只捡鸡头、鸡爪子啃。我们姊妹五个,我父母,把爷爷叫过来七八口人,一人挑一块,鸡没有了。我母亲吃个鸡翅尖、鸡爪子,皮包骨哪有肉?我都看见了把个骨头嚼得稀碎。后来生活好了,赶上杀个鸡,我们都互相叮嘱,把鸡头鸡爪给咱妈。那时候我们小,一个个都不懂事。

    

    如果是父亲回来,母亲做好了饭,总是先让父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先吃,她等最后吃。光顾得往炕桌上端,让我们先吃。我们吃,母亲总是说,你们吃吧,锅里还有,你们使劲吃。其实锅里没有了。那时,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能装饭,往往端上来的饭就被我们兄弟几个瞬间一扫而光了。母亲见饭不够,就不吃了。我们问母亲吃了没有,母亲却说她在灶口吃了。其实,母亲根本没有吃。我经常看到母亲吃的是我们吃剩下的饭菜,有时候根本就剩不下,母亲就违心地说她吃饱了。要不然,她就趁收拾饭桌子时把丢弃在饭桌上的残渣剩皮儿抓起来填进嘴里。她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总是偷偷的进行,生怕被我们发现。如果碗上沾有一点剩饭粒或剩菜叶,她都会用舌头舔吃干净。有时饭菜酸了、馊了,本来都不能吃(母亲并不是故意放酸的,而是因为东西少,想留着下顿吃),可是她为了不浪费,总是想办法把它吃进肚里,甚至是掉在地上沾满了灰尘的食物,她都不嫌弃,吹掉灰尘就放进嘴里,从不浪费。

    

    无论她走到哪里,只要见到地上有一粒粮食(大豆、花生、玉米、麦穗等),她都会弯腰捡起来。她常说,要 勤俭节约,颗粒归仓,不能浪费。 她这种节俭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们成家了,也经常拿这些例子来教育我们的子女,要求他们像奶奶一样,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习惯。

    

      ——为了孩子的生命和家人的生活,

                 她什么苦都能吃

    

    有一年,我的两个弟弟和妹妹相继患了急性脑膜炎,病的东倒西歪的,一个个都蔫了。其中二弟弟的病情最重,高烧不退,全身抽搐,牙关紧闭,我妈筷子揭他的牙都没能揭开。当时,母亲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完了,恐怕你二弟活不成了。母亲垂头丧气的样子,显得十分疲惫。紧锁的眉头下的眼里直往外淌泪。只见母亲抱着二弟直摇晃,摇晃了半天也不见二弟睁开眼。母亲就喊:二的呀,二的呀,你快醒醒呀!你快醒醒呀!你可别吓着妈!  不论母亲怎么喊,他也没有声音。母亲非常害怕。说着说着,就朝我吼: 你还站在儿这干什么?还不去叫你爷和你叔,快去!再耽误了你弟的命就没了。 于是,我撒腿就去喊我爷爷,找我叔(父亲远在莱西教书,也指望不上)。那时没有电话,交通不便,叔父步行20多里地才把大夫请到家里。

    

    记得,我叔把大夫领来家,就匆忙出去了。我看到我叔站在村北的石桥上抹泪,叔在哭,我也害怕,这下二弟可能没救了。我心里难受,就这样想的。就在我们十分难过的时候,有人喊我们回家,方知二弟醒过来了。多亏了医生的全力抢救,才挽救了我两个弟弟和妹妹的生命。为此,我妈生怕我和姐姐被传染,就拿了预防药,让我们俩吃,连吃了三四天,我和姐姐才没有被传染。说实话,要不是母亲的果敢和沉稳,哪有我们今天。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又是母亲挽救了我们的生命。

    

    母亲生我三弟弟的时候,头天晚上还爬到棚子上取地瓜(那时因为没有地瓜井,生产队分给的地瓜都要裹到棚子上,棚子离地面接近3米。)母亲拐着一篓子地瓜扶着梯子下行,一不小心踩空了,从梯子上滑落下来。由于惯性的原因还没等她爬起来,瞬间就仰卧在梯子旁边。然而,母亲却紧紧地捂着肚子,因为腹中怀着即将临产的孩子。她生怕由此流产。结果第二天就生了,还好,没有出危险。母亲说,生下我三弟时,正赶上荒年头(1960年2月),家里连个鸡蛋都没有,还是上好几个邻居家借了一把(10个)鸡蛋补养的。那时穷得连个小米也没有,都得出去借。

    

    后来,母亲就去讨饭。有一次,她去讨饭时,看到人家要用鞋换萝卜,母亲就毫不犹豫地把穿在脚上的鞋(是母亲嫁给父亲时的绣花鞋)脱下来换了20斤萝卜。十几里远的路,她是光着脚走回家的。脚都磨破了,她也不在乎,把换来的萝卜带回家中,分几次下锅熬成萝卜汤,分给家人。饥肠辘辘的家人就这样一人一碗喝下去的。

    

    吃食堂那年,母亲去村里食堂领饭,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我就趴在窗台上玩耍,等候母亲回来送吃的。结果等到母亲回来时,端回来的却是一碗稀汤饭。我嚷着要,母亲却先喝了起来,急得我直哭,母亲却不理我,继续喝,喝完了,母亲才用手指贴着碗底一刮,将唯一的一点汤面送进了我嘴里。原来母亲是把浮上的水喝了,把沉淀在碗底的汤面留给了我。后来我问我妈,为什么是这样,我妈说, 谁让我是你妈唻的 ,说的是那样的温馨。

    

        ——当遇到危险时,

    母亲不顾一切冲进火海救出了我三弟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们家发生的那场大火,这场大火,几乎把我们家烧了个精光。望着焦糊的废墟和被水浇湿的残存物品,看着露天的房子,母亲愤然地大哭起来  。那一夜母亲没有合眼,她一直在寻找能用的东西,翻动那些湿透了书本,因为那是我父亲教学的资料。

    

    发生火灾是个夏天,当时,我三弟睡觉了,我母亲在门口和邻居聊天乘凉。我弟被蚊子咬醒了找妈找不着,就拿着煤油灯去烧蚊子,我们都看到过母亲用煤油灯烧蚊子,用灯头一燎就烧死一个蚊子,我妈掌握火候好特准。我弟小不会用煤油灯烧蚊子,就把蚊帐烧着了,接着火苗就上棚杆子,上房梁了。弟一看不好了,就用布单蒙上头躺下了。那时小啊,不知道跑。门口有人说,你家起火了,通亮的。我母亲说:坏了坏了,我家还有孩子在炕上躺着。母亲不顾一切冲进家里,一看那个火连着了,母亲迅疾将他抱出来,就塞给了我, 快把他抱走。 我当时在外面跟小伙伴玩,有人告诉我,你家起火了,还不赶快回家。这时,村里的人都来救火,大火已经烧到房顶了,来救火的人很多,大伙争先恐后,奋不顾身,上房的上房,爬墙的爬墙,搬东西的搬东西,挑水的挑水,人人冲在前面,奋勇扑火。来人救火的老老少少,没有一个讲价钱的,都是些好心眼的人。井离我家有一百多米,为了救火大家站在院墙头上和猪圈台上,接力运水上房扑火。其中有一个女青年帮我们家搬大柜时,在出门时挤在了门口墙上,硬是把一根手指挤掉了半截却不知道,把大柜搬到外面后她才知道,疼痛难忍的她,找了块布包上也不走,继续帮助我们白癜风能全愈吗家收拾东西,她的手指从此落下了残疾。第二天全村的人都来帮助我们,瓦匠、石匠、苫匠、大工、小工都来了,送麦草的有,送粮食的有,还有送木头和推泥和灰的,仅用一天工夫就把我们家的房子修好了。这件事让我们刻苦铭心,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插句话。后来我参*了(1974年底),去了内蒙古包头,1990年底调入济南*区后勤部解放*107医院工作,回到了烟台,村里的人知道我在部队医院工作,就来找我,不仅老家的亲戚来,包括我们镇上和村里以及邻村的人也来找我帮助,我都全力相助。不管是住院的,或是请医生咨询看片子,看化验单,甚至是住宿吃饭,或是急需要用钱,我和家人都全力相助。包括我们村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需要帮助买火车票、买飞机票,我都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母亲病逝,

     是被肺癌夺走了她宝贵的生命。

    

    我父亲去世的早,所以我对母亲格外用心。每年春节都接母亲到烟台家中过年。一共在我家过了八个春节。2010年是母亲在我家过得最后一个春节。2009年春天镇上组织老年人免费查体,发现我母亲肺上长个肿瘤,一看化验单是肺癌,看我母亲精神状况不太好,又去医院查,一查确诊就是,后来,我把母亲接到我家住,来时母亲食欲不振,吃不下饭,走要扶着凳子招着墙。当时,我把医生请到家里给她检查治疗,给她拿药治疗后,食欲有好转,能吃点饭,精神也好些了。母亲说 我不能死在你家,我要回老家。 我和妻子几经劝说,她执意要回,我就找车把她送回了老家。母亲说,你们不用担心,你妈还能活一阵子。我把母亲送回到家里母亲对我说,你跟我来,她从腌咸鸭蛋的坛子里拿出来十几个咸鸭蛋给我,我说我不要,她说: 你妈也就腌这一次了,你拿走吧。 说到 就腌这一次了,你拿走吧 的时候,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难受的我哭了。母亲在时日不多的时候依然还是想着自己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即使她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即使孩子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后来,母亲的病一天天在加重,没过多长时间,母亲就慈祥地离开了我们。母亲走了,我们就成了无爹无娘的孩子。于是,我再一次陷于悲痛之中  

    

    每当我想起这些,母亲那高大的形象和她那无限的母爱就浮现在我眼前。所以,我怎么也忘不了。是母亲给了我们无限的真爱,是母亲给了我们无限的幸福。

    

    ——母爱无疆、伟大无私,

          包容深厚,思念无限。

    

     母亲一生恪守 千金之产、万金值邻 的古训,在与亲邻交往中总是以诚相待,宁愿自己吃亏从不肯赚别人的便宜。母亲说,一个人不能只知道往自己怀里扒拉,要多想着别人。只有想着别人,人家才能记住你,不忘记你。

    

    母亲是一个是善良的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家每户普遍都比较贫穷,谁家有困难她都愿意帮助,我父亲挣工资有现钱,邻邻居居有时来家里借两毛、五毛,有的借一块两块钱,好几年都不还,我妈说:不还就不还吧,反正都是穷的原因。所以那次家中的火灾得到了邻居们的帮助也是母亲敦厚品性的体现。

    

    在我们眼里,母亲永远都是孩子的依靠。她默默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勤劳勇敢、刚强正直。她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世面,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

    

    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是村里有两百多人自发为她送葬。这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品行。

    

    母亲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对我的影响极其深远。让我永远铭记在心。母亲就像太阳一样,在清晨升起,给予儿女们全天的温暖;母亲就像月亮一样,在夜晚升起,给我们无限的光亮。永远照亮儿女的前程。

    

    精美的人生感言

    

         季羡林说: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高粱饼子。

    

    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不管你住在哪,无论你有多老,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爹和娘。

    

    有位长者说,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会不让人动容的。你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思念。母亲是我们每个人灵*的家。沒有了母亲就没有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没有了母亲就没有了牵肠挂肚的呵护,没有了母亲就仿佛没有了早春的绿意,盛夏的阴凉,深秋的金*,寒冬的阳光。

    

    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包容的,深厚的。母爱到底有多大?没有哪个人能用天平尺子测量出来,因为她大的无法测量。母爱是永恒的,她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失败时只有母亲是你的陪伴。

    

    上下几千年,赞美母亲的歌和文章数不胜数。于是,才有了千古绝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 唱干了多少妈妈的泪,唱酸了多少儿女的心。

    

    我们变老了,也就仿造了父母,岁月的痕迹刻在脸上,烙印打在心里。我们才体会到 可怜天下父母心 。才真正明白 世上只有妈妈好 的深情内涵。

    

    当父母离去后,我们才真正体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何等的无私和何等的伟大,用什么样华丽的词藻都写不完啊!趁父母健在时尽孝吧!不要忘记 百善孝为先 。要给父母更多的陪伴,更多的理解,倾听父母心底的诉说,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她们才后悔莫及,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1
查看完整版本: 隋福军‖母爱无疆 思念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