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瀚海大地阡陌纳银沃土藏金。行走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个扶贫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荒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村庄摘掉“贫困”标签,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
站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节点上,驻足回眸,扶贫——在白城崛起振兴的征程上留下了一路或深或浅、探索奋进的印记:
年,全市共减贫1.2万人,退出25个贫困村;
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仅剩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洮南市、镇赉县宣布摘帽;
在年3月开展的第三方评估中,大安、通榆、洮北3个县错退和漏评率全部为0、群众认可度全部达98%以上,贫困发生率远低于2%标准,高质量通过评估;
…………
靶向聚焦精准,脱贫围“点”攻坚,扶贫按下了“快进键”,下达了“攻坚令”,绘出了“作战图”,探索实施了一批符合市情、符合实际的特色做法和创新模式;在高处“布局”、在新处“施工”、在实处“落子”,决战决胜全面小康,鹤乡脱贫攻坚的“白城答卷”令人瞩目。
明思路兴产业创效益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为加快推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白城市委、市*府狠抓产业扶贫这个核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产业扶贫机制,围绕群众真受益、脱贫真见效,把农村脱贫的基点放在上项目、兴产业上,坚持“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动的保起来”的思路,探索了“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做到了项目全覆盖、脱贫有保障,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美转身”。
——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双带模式。制定了两种模式的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合作社带户模式、方法和分红机制,出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畜牧业企业参与脱贫的方案。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产品订单、资金借贷等方式带动增收。
目前,选择并加快培育了20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户小微企业、个市级示范社,全市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发展到户,带户合作社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到个,项目总投资30.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1万人(次),户均增收元。
——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发挥农村户均庭院面积平方米的优势,本着适合种养、收益高效、订单收购的原则,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各级包保部门通过驻村组织推动、投入引导资金、帮助签订订单等办法,引导发展辣椒、*菇娘、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种植,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
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补贴资金3.6亿元,培育了个庭院经济样板村,庭院经济发展到21.8万户(贫困户6万户)、20.8万亩。
——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白城市年均日照时数为小时,是国家二类光资源富集地区,发展光伏条件优越。在全市个贫困村建设了平均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总规模18.5万千瓦,总投资14亿元,年6月30日已经全部并网发电,项目收益可对全市所有贫困人口进行持续20年的分红。
目前,已实现分红1.6亿元,覆盖了全市7万多户贫困户。
——着力建设扶贫车间。为了让贫困户就近就业,白城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返乡创业者把生产车间建在村屯或农户家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便那些不能离家,但有简单劳动能力的农民,通过手工劳动获得报酬。
目前,全市共发展扶贫车间32个,安置就业人。
——全面推广电商扶贫。先后出台了全市《电子商务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工作方案》等,通过*府扶持、对接电商等办法,在全市贫困村全面建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站,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大特色农产品营销力度。
目前,农村农产品上行网络零售额仅年就达到3.62亿元。
激动力破瓶颈提福祉
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近年来,白城市委、市*府坚持把重点敲定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把教育、住房和医疗“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断穷根的关键,在全省率先启动了“2+7”攻坚行动,通过*策组合叠加,筑牢多重保障线,贫困的“痛点”“难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
——狠抓危房改造。“三年任务两年完,让贫困群众早日住进温暖舒适的新房子。”这是白城市委、市*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加快实现贫困群众“安居梦”的时间表。白城坚持所有贫困户住房必须经有资质机构进行安全鉴定、建新房后旧房必须灭迹、新建房屋质量必须达标3个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将补助标准一律拉齐到每户3.2万元,确保贫困户建40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不用花一分钱。全市共改造户危房(贫困户户)。
——狠抓健康扶贫。针对全市因病致贫比例高达65.8%这一实际,坚持保大病、治小病、管慢病相结合,探索了“三下沉、两提高”医疗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残疾人看小病、吃零药“不出村”,形成了从医疗服务、到住院、门诊全链条救助*策体系。全市1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和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全市共认定慢病患者5.4万人,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同时,针对贫困户重度肾病患者,加大*策兜底力度,为名贫困户重度肾病患者减免透析费用中的个人承担部分和往返客车费;针对年老体弱贫困群众购买、储存胰岛素等特殊药品比较难的问题,为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医用冰箱,由村医代购和储存特殊药品。
——狠抓教育扶贫。坚持以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为主,不同教育阶段全面覆盖的原则,在落实国家教育*策基础上,对学前、中小学、高中、特教、职教阶段的贫困学生,分类进行减免和资助,全市共减免万元,补助1.3万人,补助资金万元。开展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完善贫困学生动态管理数据库,对名贫困学生进行跟踪帮扶、分类救助。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面排查,在确保国、省*策和资金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全面免除校车费,进一步减轻教育负担。创新“雨露计划”落实补助中高职贫困学生人次,发放补助资金万元。
——狠抓安全饮水。明确了全面覆盖、全面达标的工作目标,采取集中建设水源工程、配套建设泵站和管网、同步跟进水质检测的办法,全面铺开安全饮水工程。全年新整改个村,全市个行*村全部达到安全饮水标准。
从年底,全市贫困人口20.1万人,贫困发生率18%,到年贫困人口仅剩余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2%;从借鉴摸索中前行,到总结出大安产业扶贫、通榆爱心超市和易地扶贫搬迁三条“白城经验”,再到探索实施“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启动“巩固提升九大工程”……一路走来,白城脱贫攻坚的脚步笃实而坚定。
强保障重帮扶聚合力
“携手前行,零距离帮扶,等于与贫困户建立了共同体,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是全市各级扶贫包保人员的共同心声。
精准聚焦,集中发力,构建扶贫大格局,把思路变为行动,“一对一”“手牵手”,不脱贫不脱钩,扶贫正在行动中——在省级领导、省直部门包保帮扶我市65个贫困村基础上,加大市、县两级包保力度,建立了市级领导包县、市县联动包村包户的责任机制,全市个部门(单位)包村、1.65万名干部包户、10万名*员参与帮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实现了包保帮扶全覆盖。从年开始,连续4年组织市县乡三级万余名包保干部深入贫困村,每年5月,组织各级干部驻村吃住一周左右时间,帮助排查“三保障”存在的问题,帮助研究发展庭院经济、帮助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帮助解决群众实事难事,推动医疗、教育等各类精准扶贫*策落实。4年来,市县乡三级干部参与活动约13.5万人次,帮助排查和解决住房和饮水安全方面问题6个,帮助发展庭院经济11万户,解决实际困难2.4万件。
真帮实扶解民忧,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包保帮扶,进一步密切了*群干群关系,激发了群众自主脱贫的干劲和热情。
白城的脱贫攻坚,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继5个县(市、区)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之后,白城将发扬“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的精神,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着力抓好“九大工程”、做到“三个确保”,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彻底撕下贫困的标签,贴上亮丽的名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信息来源:白城日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姚思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