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栓也有ldquo红白ldquo [复制链接]

1#

红玫瑰和白玫瑰我们听得多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

血栓也有“红白”之分

如果道路堵塞

交通会瘫痪

如果血管堵塞

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而血栓就是堵塞血管的“路障”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门诊部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侯文振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红血栓,什么又是白血栓,人们又该如何避免血栓的形成,避免不必要的致命致残风险呢?

血栓

白血栓即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发生于血流较快的动脉、心瓣膜、心腔,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小板在破溃处聚集并粘附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而粥样硬化斑块和白色血栓使血管狭窄并影响到慢血流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并网络红细胞形成红血栓,这是两个不同的病理过程。

血栓

红血栓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组成发生于血流较慢,甚至停滞的情形,即我们常说的静脉血栓。

血栓并非一成不变

因为血栓形成取决于血管壁管腔状态,血液状态,血流速度及内环境状态决定,故而血栓在血管内的状态也不是一成不变,且血栓可以随血流运行发生脏器栓塞。

比方说,心绞痛时,主要是冠状动脉白血栓,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发展到心梗血流停滞形成红白血栓混合,则需要使用药物抗凝,溶纤药,如心梗合并房颤,心房停止收缩,则血流于心房段血流明显减慢涉及混合血栓情形处理联用抗血小板加抗凝药,所以医生要兼顾出血及防范血栓的联合效益及风险综合评估。

而静脉血栓则以红血栓为主,譬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常造成致命肺栓塞,就需要抗凝甚至溶纤治疗。

如何预防

要预防“白血栓”,就要做好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由于血栓一旦形成,就会诱发脑梗塞、心梗、周围动脉血管栓塞等疾病,致死率、致残率均极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动脉血栓的根源,所以预防“白血栓”就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大家应该做到戒酒戒烟,坚持运动,健康生活,控制体重,预防控制三高。

对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抽烟人群,应加强心血管风险的监测,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疾病已不再仅见于中老年人,侯文振指出,临床中他接诊过27岁的心梗患者,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由于早期血栓的形成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建议有高危风险者以及40岁以上的人群可每年定期做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评估。

谈及“红血栓”,侯文振支招到,针对以下几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人群,可以相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01

长期卧床者

应鼓励他们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才会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02

妊娠期妇女、产后妇女

随着胎儿的生长,腹腔压力逐渐增大,下肢静脉回流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论妊娠期还是产后妇女,由于自身应激状态的保护机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数量增多且黏附性增强,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妊娠期、产后妇女穿医用弹力袜,适度增加活动,可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03

手术

无论术中,还是术后,均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血液的监测,术后适当应用抗凝治疗,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专家简介

侯文振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国家级、省级杂志论著十篇,医学综述十篇。急性心梗系列科研课题获惠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早期缺血性肾病课题主要成员。主持完成《惠州市成人无症状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及干预研究》课题。现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惠州市心血管学会专业委员。惠州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委员会副主委。

审稿

侯文振

郑海燕

图片|网络

编辑|郑海燕

版权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