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金雷 ‖风雨过后是彩虹 [复制链接]

1#

            
            
    文/赵金雷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在农村养殖行业已经奋斗三十年了,三十年的时间,我见证了一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最感恩诞生在一个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踏着勤劳致富的道路,把一腔热血和激情奉献给了所钟爱的事业。这其中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欢乐,一路艰辛中留下了踏实的脚印和坚定的步伐。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的*策惠及千家万户,很多人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道路,有的成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我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创业的时代,也摩拳擦掌想干一番事业。我订了多种报刊,天天关注报上的致富信息,特别是适合农村发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后来又辗转到张店、诸城等地参观学习养鸡技术,那时农村规模养殖刚刚兴起,养鸡是一个新兴产业,根据庭院比较宽敞的条件,我决定发展规模养鸡。

    

    那年秋天,我从莱芜市常庄兽医站购买了第一批200只肉食鸡苗,以前虽然买了一些养鸡方面的书籍,但还没有一点实践经验,有兽医站技术人员的帮助,我开始学习养鸡技术,在饲料、温度、防疫各方面尽量做到精心管理,肉食鸡饲养两个月就能出栏,到了后期,由于鸡舍内通风不良,还是造成了大量的腹水。成鸡出栏的时候,兽医站帮助销售,当时市场行情很差,活鸡没有人收购,兽医站又给联系了一个收购白条鸡的厂家,我只好找乡里乡亲来帮忙,屠宰后送到常庄兽医站。那一年的冬天好像特别的冷,去莱芜常庄的路上经过一条大河,河上结的冰又厚又宽 ,有几里路长,我用自行车带着屠宰好的鸡,往返于这条路上,河上不能骑车,要推着车子艰难的走上几里路。卖完鸡后一算账,200只鸡才卖了120只,连成本都不够,还赔上了自己一千多斤粮食。

    

    第一次搞养殖就品尝了失败的苦果,对于家人的埋怨和外面的冷嘲热讽,我也没有特别的在意,冷静的总结了一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把鸡管理好,市场行情有低的时候,也会有高的时候,我又到常庄地区一些老养殖户家中学习管理经验,参观他们的养殖设施,总结自己的差距。

    

    第二年春天,我重修了鸡舍,改为火炕育雏,在家人的反对声中,第二次购买了400只鸡苗,由于育雏期间温度均匀,小鸡长势很好。小鸡长到二十多天的时候,村里伐树,砸断了高压线,村里停电,我只好到十几里路以外的村庄加工饲料。我每天用小木车推着粮食,往返到外村,洒下了多少汗水也不知道,一想到心中的目标,所有的苦和累又变成了动力。高压线修了一个多月,等我们村有了电的时候,我的鸡就快出栏了。

    

    经过辛勤的管理,这批鸡长势很好,五十多天的时候,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想到成功就在眼前,我无比欣慰,然而,一场预料不到的灾难即将来临,那是我养殖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用竹片扎了一个拱棚,鸡大了以后就转到了棚里,那天傍晚,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场暴雨即将到来,我突然发现那小拱棚不够结实,大风来临的时候,那竹片几乎压到了鸡身上,小棚眼看要垮塌,那可是我全部的家产和心血啊!我喊着妻子的名字,让她到棚的另一端,我们用全部的力量来支撑,可是大风一点也不可怜我们弱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小的的体力,一阵比一阵更大,我心如刀绞,痛哭失声,这时一个闪电打来,棚里的电灯全灭了,变得漆黑一片,我们的哭喊声淹没在风雨中。

    

    不知过了多久,风停了,雨住了,也许是我的勤劳感动了上苍,小棚没有倒塌,鸡也没有损失。后来的养殖过程中,也经历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都没有这一次记忆深刻,因为那时我无比的渴望成功,因为那时再也经受不起任何的打击。那一批鸡出栏以后,我挣了1200元钱,八十年代末在农村这也算是一笔巨款了,这是我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信心和勇气。

    

    九十年代初,我渐渐掌握了一些养鸡技术,每批能养500只鸡,现在想来,那是我养殖经历中最幸福和满足的时光,晚上我都在鸡舍里和小鸡住在一起,用一块塑料布相隔,及时的喂料和掌握温度,听着它们叽叽的叫声,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心里无比踏实和欣慰。看到我养鸡成功以后,很多村民前来求教,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村的养鸡业轰轰烈烈的发展了起来。但是由于交通和通讯条件的落后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我们的养殖道路还是走的异常艰难。九十年代,上瓦泉是博山区最偏僻的村庄,进山出山只有一条沙土公路,我家后面有一条河,夏天暴雨过后,河水暴涨,摩托车也开不到家,卖鸡的时候,就用担子把鸡挑到河对岸,如果打电话联系客户,要到十几里路以外的村庄找公用电话,九七年,弟弟花五百元给我买了一个传呼机,收到信息后,我还是要跑十几里路才能回电话,直到九九年,我们村才安装了固定电话。

    

    

    九八年是我养殖过程中收获最多的一年,在村委的支持下,我建设了一个小型养鸡场,规模达到了两千只,受到我的影响,我们村大部分村民也都加入了养鸡行业,我把自己所掌握的养鸡技术奉献了出来。我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上级*府的高度重视,把我誉为 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我们的家庭成了*府广泛宣传的主要对象,妻子先后被授予 淄博市三八红旗手 , 博山区十大杰出青年 ,还连续两届被增选为区*协委员,淄博电视台《我爱我家》栏目,到我们家拍摄了专题片,在市台播放。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九九年省道907的开通,给我带了发展的机遇,上级*府在省道边给我规划了十几亩土地,我把目标瞄准了更高的种禽生产。从事种禽生产收益大,风险也大,我购买了第一批孵化设备,为了节约电费,采用了水电两用的加热方法,山区经常停电,停电以后必须马上烧开锅炉保持温度,那天是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雨天,妻子正在六米高的烟筒下烧锅炉,这时一个霹雳打过来,她像一个神经病人一样,双手在空中乱舞,尖叫着离开锅炉,后来我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后怕,雷击事故的后果不堪设想,那一刻的情景,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2003年一场非典疫情席卷全国,这场人类的灾难也给养殖业带来了无法预知的厄运,由于怀疑是禽类携带病*所致,国家规定所有的活禽禁止流通,一时间活禽市场行情一落千丈,养殖户辛辛苦苦的劳动变得血本无归,由于活禽没有人收购,我们孵化场生产的鸡苗更是无人问津,平时几元钱一只的鸡苗,只能当做垃圾处理,虽然我在苦苦的支撑,但时间不长,多年的积蓄都付之东流,孵化场走到了绝境。好在后来随着疫情的渐渐缓解,活禽市场逐渐开放,孵化场得以继续维持生产。非典过后,禽类产品价格暴涨,由于我没有倒下,后来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非典事件既是灾难也是机遇,我经受了挫折的考验,用坚持和不放弃的精神,度过了养殖业最艰难的时光。2008年以后,我带领几十个养殖户成立了合作社,从事养殖业的目的,不但是要自己挣钱,更重要的是引领行业的发展,让大家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记得一位哲人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奔腾的激流,只有撞在暗礁上,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个体户,到中等规模的种禽场,在汗水与收获的交织中,我付出了最美好的年华,多少次走入绝境,多少次又浴火重生,命运总会用他最宽厚的胸怀,回报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生。尽管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风雨坎坷,但我从来没有退缩,是坚定的意志和信念,让我成为一名养殖业的坚守者。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更加深刻的人生道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自己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因为在无私的奉献中,生命的价值得到了升华。不管在养殖业的道路上还能走多远,我都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赵金雷,淄博博山协力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