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晓倩
有段时间我痴迷于健身,每周跟班练习有氧操。
教练的教法很有意思,譬如要在负重的情况下做60个深蹲,他们会放些让人振奋的音乐,把这60个深蹲分为6组,这样每组是10个;
做到第5个或第6个时,教练像是知道我要放弃,赶忙加以鼓励: 你是最棒的! 你将会有一个完美的体型! 马上就可以休息,再坚持一下!
就这样被拉着做完第一组,跟着教练深呼吸,休息60s,开始第二组;如此反复,看上去遥不可及的60个负重深蹲在我还未察觉的时候就达成了。
上学的时候,不管是读文献,还是写论文,都不能看总数。憋着,写着,眼睛往下一瞄,看到还差几千字,立马就怂了。这样不行,影响士气。
今天必须要读完的任务,如果是英文,或者实在晦涩难懂,我一般把它按页计算:每读完一页,我就转换心情,休息两分钟。这一页上的东西,要切割成一段段,每读完一段,就在旁边 打钩 。
寻常型白癜风永远不去想,今天可能读不完了,只想着读完手上这一段,这一页。这样养成习惯,再难啃的书也能啃下来。
从这些小事中,我琢磨出一个道理:任务,尤其是艰巨的任务,或者值得去做的事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得想办法分割任务,还得想办法在关键节点上拉自己一把。
韩愈的《劝学》中,有句经典流芳百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很多人野心勃勃,总想一夜之间做成什么大事,却大都以失败告终。康熙皇帝第一次与鳌拜抗衡,就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他同苏克萨哈联手,欲在旦夕间扳倒鳌拜,不成想被反将一*。苏克萨哈因此身首异处,康熙本人的帝位也受到威胁。
好在康熙皇帝非常聪明,从不犯两次相同的错误。这次他沉下心来,磨练数年,等待机会;表面对鳌拜恭敬有加,背地里却差人收集罪证;寻找效忠皇权的大臣,训练自己的布库。最终他从狠*老辣的鳌拜手中夺取大权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成为千古一帝。
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谈创业,一上来就要盘下很大规模的店,动辄就要融资个天文数字,最后半途而废,鸡飞蛋打。这些人中不乏资质很高的,科班出身的,或者满肚子学识的。这倒也不奇怪,古人早就说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日本的商业之王松下幸之助,年轻时也不甘于平庸,辞职后自己创业。
可他并非一上来就成立松下电器,而是用自己攒下的200日元开了个小作坊,生产自己设计的新式电灯插口;
一年后,松下用之前赚的钱置办元件,开始生产电风扇;5年后,松下发明了新式自行车电灯,生意兴隆;又过了5年,松下研制出方型电灯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在小物件上的留意和用心,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经营,松下建造出一个电器王国。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的是莫顿亨特小时候在父亲的鼓励下,一点点爬下悬崖,走出困境的故事。
长大后的莫顿加入英国空*,并因在二战中的出色表现受到嘉奖。有一次,莫顿接到任务,要在轮番轰炸下,从英格兰飞到德国进行侦察。
设备简陋,毫无经验的莫顿把任务拆分成飞行任务和侦察任务,又在飞行路径上设置一个个节点。每飞过一个节点,莫顿就鼓励自己一番,不去想周围的枪炮声。靠这个简朴的道理,莫顿在激烈的战争中存活下来。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父亲出手把小莫顿抱下来,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每遇到一个难题,莫顿就会瞪着小鹿斑比一样无辜的眼睛,等待一位 父亲 出现。
就算年轻时想要干成什么事,莫顿也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天赋和能力,马上放弃。这样的莫顿可能早就投降,或者被敌*击落,也不可能在退役后钻研心理学,打磨自己的文字,成为知名的专家和作者。他会像社会上的许多人一样,担惊受怕,混吃等死。
反过来说,那些还没做成什么事,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的人,也可以把自己一直想做的,或者看上去难以实现的任务细分细做,真正尝试自己一步步达成一件难事。
积土成山,可兴风雨;积水成渊,定生蛟龙。目标一点一点靠近,事情一件一件慢做;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即便我们并非天赋异禀,也一定能有所收获,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