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生态环境局*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实际,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折不扣地抓好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全力打造全市人民期待的文明新生态、美丽新环境。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府工作部署,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各项任务落实,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年,全市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优良天数天,占比为94.8%,较去年增加15天,占比提高3.7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每立方米,较年下降3.8%;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国控、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0%,优于国家考核标准,月亮湖下断面水质得到进一步治理,全市没有劣五类水体。一是攻坚责任进一步压实。市县两级*委*府和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治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同责”“一岗双责”。省里每月调度的项污染防治重点攻坚任务,白城涉及项,目前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94项,其余7项难度较大。二是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有序推进。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25项整改任务、件案件已全部完成;中央“回头看”9项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件案件已完成件;省级督察57项整改任务已完成54项,件信访案件已完成件。3次督察整改任务还有3项正在序时推进,3次督察共件案件已结案销号件,完成率99.6%。三是蓝天保卫战成效显现。全市空气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新淘汰燃煤小锅炉台,累计淘汰台,全面实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清零”。整治“散乱污”企业58家。完成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44家。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完成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限(禁)行区域划定和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限(禁)行区域划定。全力抓好秸秆禁烧管控,制定印发《白城市区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方案》,全面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5+1”模式,保证了入冬以来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四是碧水保卫战明显进展。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本级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全市14个需要整治的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9个县级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完成57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3个重点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处“千吨万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大安市安广镇)完成保护区划定和审批。五是黑土地保卫战扎实推进。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用地相关监测数据已与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共享。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全部完成。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调查地块52个、采样地块9个,排查涉重金属企业4个,完成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六是青山和草原湿地保卫战有效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排查出的个问题,已完成整改个,占比98.2%。“绿盾”专项行动核查问题点位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全面开展侵占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排查出的个问题,已完成整改个,占比98.7%。恢复草原植被公顷,退耕还湿公顷,恢复林地公顷。七是生态环境法治保障顺畅高效。强化司法联动,全市组建环境资源审判团队1个,*法委牵头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全市破获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起。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发出检察建议件,行*公益诉讼起诉8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3件。八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执法改革。受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起,已全部完成。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1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组网运行。九是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畅通信访渠道,解决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完善“分别受理、按类交办、跟踪督办、信息公开、考核问责”等机制,组织开展环境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全市“19”举报电话共接件39件,全部办结;市级督查热线电话共接件件,完成件,其余正在序时推进。(作者:李晓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