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01222/626.html陈香美院士:她是我国肾脏病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带出了肾科的“*埔*校”!
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历史上,作为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涌现出一大批杰出而优秀的人物。
他们无疑是一群写进历史的人,是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史上璀璨的星辰。如果缺少了这些名字,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历史将会黯淡无光。
本期介绍陈香美院士,她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73级,目前是国内肾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领*人物。
陈香美,我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解放*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医院医院院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
(CCTV专访肾病名医陈香美院士)
陈香美籍贯山东蓬莱。
年1月6日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清津县。清津是朝鲜第3大城市,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
那一年正值 激战正酣,就在当月的17日,中国和北朝鲜*队打到了汉城,随后发起入朝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
同年7月9日,中央*委电令各*医大学重新命名,天津*医大学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第一*医大学。长春*医大学为第三*医大学。
年,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陈香美以优异成绩考入朝鲜咸镜北道清津市高等医科学校。
年陈香美医科毕业。
由于自小就听父亲讲了很多关于山东老家的故事,陈香美一直憧憬着回到祖国。
自60年代中期,中朝两国关系一度紧张,大批华侨陆续返回中国。
记得老师上大课时候,有曾经提到过,文革期间鸭绿江两岸不友好,互相贴丑化对方的漫画。
年3月,16岁的陈香美随家人回国,定居在吉林省扶榆县下坎农场,同年进入吉林省白城地区卫生学校继续学习。
卫生学校毕业后,陈香美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她所在的吉林省九台县是个贫困县,夜晚坐马车、牛车,奔走几十里地出诊,在煤油灯下治病救人,对陈香美来说都是常事。
一个隆冬的深夜,陈香美和一名助产士顶着零下30多度的寒风,赶赴30里地外的一位产妇家接生。直到凌晨2点,她们才赶到。可是,太晚了。这名失血过多的难产妇女已经离开了人世。那一幕长久地徘徊在陈香美的脑海中。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落后局面。”
年,陈香美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73级3班就读。
(白求恩医科大学73级10班在吉林省*泥河合影年8月15日)
白求恩医科大学当年叫做吉林医科大学,原校领导车敏瞧、王恩厚、方欣甫等刚被“解放”,老干部老教师陆续恢复工作。
那几年是工宣队和*宣队牢牢控制了白医大领导权,反反复复搞*治运动。基础医学部被工宣队长视为资产阶级的顽固堡垒受到冲击,学校的各项业务举步维艰。
年2月,开始批邓,工*宣队组织73级、74级的多名学生,分赴全省50多个县,个生产大队去当赤脚医生,为期三个月。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当时她还是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的一名学生,作为医疗队的一员,直接参与大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
这一年陈香美大学毕医院心肾科工作。
陈香美的第一个病人是位患尿*症的老人。当时国内没有透析技术和设备,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医生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痛苦地死去。这个病例又给了陈香美很大的刺激,她决定投身肾脏病。她对自己的要求是,从最基础的肾脏生理、病理开始,就是要搞清楚这个病的病根是什么。
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肾脏病学硕士学位。
年至年在日本留学。她成为日本北里大学医学部肾脏病专业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陈香美凭借业余时间打下的日语基础,获得留学日本北里大学的机会。
第一次见到日本导师时,导师问:“你想做什么课题?”陈香美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只想学不用做肾活检,就能诊断肾炎的方法。”
这个回答,她已考虑了很久。肾活检是诊断肾炎的“金标准”,但当时整医院能做肾活检,她想掌握一种能让不医院也能诊断肾炎的方法。
“在日本的5年里,我很少在凌晨3点前睡过。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IgA肾病病理研究的,而这恰恰是我30多年后获得一等奖的基础。”
“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没能完全实现‘不做肾活检就能诊断肾炎’的梦想,但却已经非常接近。”陈香美说。
年在日本北里大学获肾脏病学博士学位。
年在日本顺天堂大学进行免疫学博士后研究。
她是第一位获得此学位的中国研究生,她的导师期望留住这位才华出众的学生,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待遇和优厚的条件许诺。陈香美婉言谢绝了导师的美意,执意回到祖国。此举引发日本媒体大幅报道,其中一个这样写道:“陈女士的愿望是回国建立中国的肾脏病研究中心,为中国人民造福”。这在当时中国的出国热潮中难能可贵。
年10月,经我国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黎磊石教授极力举荐,刚刚归国的陈香美博士穿上*装,成为医院肾脏病科的一员。时任院长问她:“你有什么要求吗?”陈香美说:“我希望有个实验室。”从此,原呼吸科的小阁楼成了全院不灭的灯塔。
陈香美把在日本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的仪器、试剂统统搬进去,从零开始搭建起了肾脏病实验室平台,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
当时,医院肾病科还是一个仅有12张床位的小科室。
陈香美奇迹般地把一个薄弱学科创建成为全国唯一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医疗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心“四位一体”的肾脏病学领域公认的领先学科。
陈香美院士带领的专业团队为业界培养博士和硕士一百多名,多名科技新星,为行业输送的大量人才,被媒体称为肾科领域的“*埔*校”。
回国后陈香美首先选择下乡5年。正是这5年基层亲历,让她了解到农民的真实处境与切实需求。
“年以前,咱们中国的肾脏病人一旦走向尿*症,就只能等待死亡。尤其当时还没有新农合和医保,农村病人往往没钱医治和透析。”发现这一情况,陈香美立即向当时*府有关部门提出大量建议,希望将尿*症纳入大病医保。
年陈香美被破格晋升为医院肾科主任医师、教授。
曾任美国凡登比尔特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年担任硕士导师。
年任解放*肾脏病专科中心主任,担任博士导师。
年担任全*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香美一直立志于运用自己所学,造福于人类。她不懈努力,为着心中的信念,她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投入工作。了解陈香美院士的人都知道,陈香美经常强调:“八小时内出不了科学家。”肾病慢性领域本身就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和钻研的精神,陈院士则经常是每天用两个八小时,她认为科学家绝不是八个小时工作时间能练成的。
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已招收博士后12人,博士生63人。
陈香美先后参加过4次大地震的救援: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她以白求恩医科大学学生身份进入医疗组参与救援,面对满目疮痍,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奈。医疗条件落后,医务人员对挤压综合征的认识显然还太滞后,没有血透机,更多时候,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伤者逝去。
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陈香美作为解放*医院第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专家,15日凌医院,开始救治地震危重病人工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医治伤员的间隙,她会悄悄地躲在一旁,匆忙吃上几口面包或喝上几口牛奶,以此来抵御低血糖症给她带来的眩晕,然后又出现在重伤员身边。
她第一次动用院士的影响力,用三天时间在一线建起了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的水平,让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在抢救被困小时的伤员时,57岁的陈香美院士一时间变成了抢险战士,加入了抬担架的队伍。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大批重症伤员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治疗,保住了生命和肢体。
年4月20日,芦山地震,陈香美再次背上行囊,连夜率领专家组于4月22日凌晨两点到达成都。抵达后她立即进行地震伤员的伤情评估,研究并确定治疗方案,连续工作至4月23日凌晨,当天上午陈香美又带领专家组赶往雅安继续展开救援工作。
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她又立刻赶赴抗震救灾前线。
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陈香美获习近平主席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颁奖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亲自给陈香美院士颁发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有了一段对话:
陈香美院士:“我向习主席汇报,我是的。”
习主席亲切地说:“你是治疗肾病的院士。”
陈香美院士非常感动:“习主席,您还记得我是搞肾病的……”
年5月,陈香美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年7月,中央*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医院内科临床部肾脏病科主任医师陈香美记一等功。
年陈香美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现代肾脏病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年前几乎是一片空白,曾被列为10大死亡病因之一。
陈香美是我国肾脏病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是肾脏病领域的领*人才,为推动我国肾脏病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提高医疗水平做出杰出贡献。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先争先奖章”,中华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普工作者”、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她先后担任2项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连续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全*重大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共20余项。主编专著15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篇,其中国际顶级杂志JClinInvest、JAmSocNephrol等SCI论文篇,SCI他引余次。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相当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市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解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解放*“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陈香美主持或参加20余项国内外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或专家共识的制定,担任“”衰老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解放*“科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她通过开展长期的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攻克了IgA肾病、老年肾损害的诊治技术难关,开创了我国血液净化质量改进和国产血液净化产品临床应用评价研究。在IgA肾病炎症与硬化细胞分子机理、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肾损害的早期诊断、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显著延缓了疾病进展。先后参加了汶川、芦山和鲁甸地震的危重伤员的抢救工作,引领我国地震挤压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的救治。建立了中国透析登记系统(CNRDS),首次提出了我国血液净化的基本数据。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液净化标准化诊治规程,推广至全国,影响深远。
陈香美的目标一直很明确:“要想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病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学科。对我来说,最力所能及的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团队,让国际认可我们的学科,并将此作为典范来推动其他医学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
媒体曾描述陈香美的生活节奏好似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除却过渡部分偶然的舒缓,其余时间皆在高亢、激越地行进。人生苦短几十年,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生命能量,造福更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观,促她一刻不停地努力,去攀科学高峰。
陈香美有一句常说的话:“八小时内出不了科学家。”她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五小时,其余的时间,她全部交给工作。
在陈香美领导的肾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科室的每名工作人员,晚上都会自觉地加班,看文献、查材料,节假日也不例外。有人说,陈香美太苛刻,但是,肾科的年轻人喜欢这样的“苛刻”,在他们看来,这是锻炼:“没有压力哪有成功,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在陈香美的带领下,医院肾病科逐渐建设成为集临床、实验室、血液净化治疗于一体的全*肾脏病中心,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从只能做简单尿常规检查,建设成为全*重点实验室,并成为重中之重。年肾科以独立学科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年成为博士授权点,年成功申报为博士后流动站。年,在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中,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来自全国的11位专家,医院肾科取得的成绩而震惊,高度赞扬说:你们的技术水平是国内一流的,领先的,已具有参与世界竞争的实力。年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
30年来,肾科先后培养博士92名,硕士64名,博士后16名;获评总后科技金星1名、总后科技新星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队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并为全国肾脏病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
陈香美直到四十岁,才决定要孩子。忙忙碌碌工作的她,却把怀孕的消息一直隐瞒着,直到临产前15天才意外被护士长和协理员得知。产前三个小时,她还在实验室忙碌着,当生产的阵痛一阵一阵地袭击她时,她直接从实验室到产房,接受剖腹产。产后第七天,得知科里正在抢救一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她冒雨赶到病房,医院认为无法挽救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同事们都亲切叫她“拼命三郎”。
陈香美女儿曾经在一次作文中写到:我的梦想是,妈妈能带我去一次公园。相较于其他孩子的梦想,这个“梦想”太过容易,简单,却由于妈妈是陈香美而变得遥不可及。简单朴素的话语让老师看了也忍不住泪水涟涟。而关于女儿出生前后的经历,女儿也是在慢慢长大后听别人说的,这些故事乍一听像故事,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陈香美身上。
年6月,陈香美80多岁的老父亲去世,而她正远在日本的国际讲坛上,老父亲临终前想见女儿最后一眼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每每念及此事,陈香美的眼泪总是在眼眶中打转。她有时也会自责,作为女儿,她没能尽到孝道,作为母亲,她也并不合格。
从日本回国,她除了带回满腔的报国热情与深厚的学科知识,她还带回了价值十余万元的实验器材及试剂——有的是老师赠送的,有的是她在日本省吃俭用买回来的。这一切,她全部无偿地献给了祖国的肾病事业。在以后,每当她有机会出国深造或者开会,她都会带回一些实验室匮乏的器械物资——实验室成了她生命中的重中之重,肾病研究是她最重要的人生使命。
在申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项目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她带领大家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病房,盹了,爬在桌子上眯一会儿,饿了,扒拉一口盒饭,几乎是24小时马不停蹄地连轴转。她突破了对肾炎传统发病机理的认识,首次利用反义核酸阻断肾脏局部炎症反应,为治疗肾炎肾病的新药研制奠定了基础,临床上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开辟了治疗慢性肾炎的新途径。开发了延缓肾脏硬化的中药复方,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肾病,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在肾病研究领域,她是专家,有无数科研成果在她艰辛的付出后获得。在病人眼中,她是可亲可敬的好医生。为医者,德先行,将病人看作亲人,这是陈香美。
陈香美主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在“延缓衰老”方面,研究衰老的分子机理与重大老年疾病,为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提供了一些新理论、新途径和新技术。统计数据显示,从年到年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万老年人口,到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而衰老与老年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相关性,老年人全年的人均医疗费为总人群人均医疗费的2.5倍。陈香美在延缓衰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就,“在器官衰老研究方面,建立了衰老相关肾脏基因的表达谱数据库,这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分析老年肾脏基因表达的数据库。在国际上首先阐明了能量代谢与肾脏衰老的关系及其分子作用机理,在哺乳动物中印证了国外对低等生物线虫和果蝇的研究结果,为通过适当限制热量摄入延长寿命以及降低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香美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的众多优秀学子之一,也是伟大的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中一员。她一直致力于运用自己所学,造福于人类。不懈努力,为着健康中国的信念,永不停止。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