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族团结建ldquo报吧rdq [复制链接]

1#

张树森自年从乡*委秘书岗位上退下来后,积极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任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5年来,张树森在草原深处创建了“报吧”,始终坚守阵地,不断扩充功能,与时俱进完善书屋分类,为当地青少年服务,现已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得到了各级*委*府和关工委的表彰奖励。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在10月1日与全国英模代表一起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受到*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接见。“报吧”被吉林省民委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吉林省委宣传部授予“吉林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他本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年被白城市评为“五老楷模”。

张树森在报吧整理报刊创建文化教育阵地“报吧”为关爱青少年工作搭建平台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自治乡位于通榆县西南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的科左前旗接壤,地域偏僻,年县级公路才通车,由于信息不畅,文化教育滞后,人们思维观念陈旧,酗酒、*博成风,曾在一年发生4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张树森担任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后,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深感靠讲大道理不行,必须先改变文化落后现状。他决定创办一处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报吧”书屋。他做通了家人工作,自筹3万多元资金,收回自家年租金元的平方米临街店面房,订购64份报刊,购买多册图书和桌凳……免费向全乡青少年开放。那时国家农家书屋还没有普及,“报吧”书屋率先在大草原深处飘起了书香。书屋既有青少年读物,又有农村科级常识读本;既有时事新闻报刊,又有历史资料;既有涉农文件汇编,又有农村普法宣传册。“报吧”书屋开业后,青少年开始三五成群地来“报吧”书屋读书看报,净化提升自己的心灵,丰富知识,每年有多人次青少年来学习。张树森召集了12名乡关工委的“五老”乡贤甘当“志愿者”。他们十几年如一日,为来学习的青少年服务。

张树森在报吧带领青少年学习蒙古族谚语与时俱进完善“报吧”功能

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打造品牌

年8月,根据中国关工委“十百千万”工程,在“报吧”书屋又建立了“儿童之家”,面积由原来的平方米扩大到平方米,现有图书2万多册,报刊70种;设有红色基因传承室、好家风传承室、民族文化传承室、老少携手活动室和“四摊”(即:普法书摊、科普书摊、儿童读物书摊、蒙古文书摊),还在门前建有平方米硬化场地,文化广场周边设宣传栏,给“报吧”书屋注入了活力。自从“报吧”书屋的“儿童之家”建立后,已经有多人次少年儿童前来学习活动。张树森和“五老”人员组织青少年开展了爱我中华、学习雷锋、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寄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光辉历史等主题教育活动,有人次青少年接受教育,使全乡青少年受益匪浅。“报吧”书屋增加“儿童之家”功能后,30多名少年儿童变成了“小书痴”,成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张树森用实际行动关爱困难少年儿童,先后帮助12名少年儿童解决贫困问题。其中迷子荒村11岁的儿童孙某某,其母亲去世,同爸爸和奶奶相依为命。她爸爸和奶奶都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张树森跑乡*府汇报4次,把她爸爸和奶奶纳入低保人口,她家得到*府的*策帮扶。生活有了保障,她可以安心上学了。张树森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