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EEKLY?ISSUE34
全文共?5,?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本号?KWEEKLY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或需注明出处
文/采访/摄影?
?史凯
北京写作
“拿什么拯救你,北方的夜经济。”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进入6月,全国各地开启夏季夜生活模式。后Y情时期,人们对城市里的夜晚消费需求似乎较去年更为活跃。Kweekly在北京多处夜经济地标实地走访时注意到,今年推陈出新的一些“夜游”产品吸引了很多人气。
但夜经济的活跃时长却没有改变,多数夜经济核心区域的各类店铺仍是晚9点到10点打烊,极少数门店会开到零点,只有零星几家24小时营业的店。晚10点之后的商圈、餐饮街区基本上还是门可罗雀。
有人说:将城市一分为二的并不是黑夜,而是城市本身。白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活跃方式,而那些到了晚上,依旧醒着的城市拥有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的活跃时长。
当前,夜经济正成为许多城市竞相追逐的蓝海,城市都在通过各种形式拼更多的活跃时长。“夜经济2.0版本”已来,一度引人思考的北方夜经济之困,该如何突围?
01
北方夜经济贫乏在于消费习惯、生态系统的问题;人口流出地的夜经济活力相对低
“由于Y情的原因,今年来小镇吃喝游玩的人比去年多,去年这时候跨省游、出境游的人较多。“6月12日,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祥云小镇,Manna咖啡店的负责人告诉Kweekly,该店目前日均接待顾客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至少增加了20%左右,但营业时间仍然是到晚上10点。
▲6月12日晚上7点左右的祥云小镇
今年为提振夜经济,北京启动消费季系列活动。6月6日,全市79个地标、商圈、特色街区同时点亮夜京城。通州大运河推出“运河游船夜游活动”及运河灯光秀,八达岭长城、石景山游乐园等景点点亮夜景。
▲通州大运河推出的“运河游船夜游活动”及运河灯光秀
(图片来自:《北京日报》)
与去年相比,今年北京的夜经济以似乎更丰富多元的形式展开,但夜经济的活跃时长基本上并没增加。
晚上7、8点左右穿梭于祥云小镇,还是很热闹的,风车节场景、露天电影、乐队演出、喷泉等一些公共景点和演艺活动吸引很多人聚集玩乐。但是从9点左右人开始渐少,10点之后基本上就没人逛了,整个小镇的店基本上没有营业到零点的。
在夜经济地标簋街,晚上10点之后同样较为冷清,尽管很多餐馆依然灯火通明,但就餐的顾客基本上很少,10点之后街上的外卖员基本上很难看到。一些餐馆表示,后厨在11点下班,这个时候店铺就进入打理时间了,基本上不营业。放眼整条街,很少有24小时营业的店。
不只是北京,北方多市的朋友近日都曾对Kweekly表示,他们生活的城市,夜生活通常也是在10点之后变得冷淡。
近年来,相比南方城市夜经济的活跃、北方夜生活繁荣程度相对滞后一度引发各种讨论。年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在全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10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占9席,北方城市仅北京上榜,明显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点。
外卖平台“饿了么”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夜宵经济最火的城市中,北京排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之后,排名第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聪玲在接受Kweekly采访时表示,在当前Y情之下,通过夜经济来启动国内的消费,延长消费的时间势在必行。但夜经济确实有一定的地域属性,如果一个地方一年多数时候的夜晚天气都很宜人,很适合在户外消费,那这个地方就很适合发展夜经济,也会形成夜间消费的行为习惯。以成都为例,城市的休闲文化比较兴盛,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消费氛围的城市,再加上适宜的自然条件,成都的夜经济则很容易就被拉动起来。如果一个城市是以快节奏、紧张的职业氛围为突出特点,那么这个城市可能某种程度上就会抑制下班以后的消费。
《-中国网民“夜经济”指数报告》中的一项“网民夜间活动南北方对比”显示:北方人每晚会更早入睡,南方人睡前会玩更长时间的手机;北方人更喜欢夜间外出运动健身,南方人更喜欢夜间外出逛街逛商场;北方人夜间散步时更纯粹,消费欲望更低;南方人夜间点外卖的频率更高,且下单时间更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6月13日在接受Kweekly采访时认为,夜经济最主要还在于消费行为,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的问题。南方的夜经济相对比较繁荣是因为南方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和习惯,吃完饭更愿意去逛街、去玩。北方夜经济的整个生态系统才刚刚开始构建,目前北方24小时营业的店铺、超市都相对很少。通常下班回来做饭吃饭后就已经很晚了,在这之后基本上不会出去逛,再碰到商场关门很早的情况,就更不愿意出去逛了。北方基本上就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夜生活的繁荣是一个文化与传统、习惯与传承的问题。但是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是可以培养夜经济的,现在还是有一部分白天睡觉晚上逛的人群。
年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对国内个城市的夜间生活指数进行全面衡量和比较,结果显示:深圳、上海、广州位居榜单前三名;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有19个排在前名以内。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都位居榜单的前十名。而纵观北方城市,东北三省的36个城市中,只有4个城市挤进了前名,有29个城市位于名以后,排名最靠前的沈阳仅排在第33位,哈尔滨则排在第66位,吉林省的白城市甚至垫底整个榜单。
▲?城市夜生活指数排名文章《东北为什么没有夜经济?》中称,倘若一个南方人来到东北住上几天,很可能会发现,如果附近没有麦当劳或者肯德基,自己想吃个宵夜都无比费劲,更别提出门逛街休闲了。侧面反映出东北的夜生活不发达,在各个城市发力布局夜间经济的时候,东北显得格外安静。在叶堂林看来,发展夜经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一是这座城市的本地人要逛;二是该城市要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一个城市有无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有无大量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能够给城市带来很大的活力。东北很多城市以及北方的很多地级市实际上都是人口流出的地方,流出地本身年轻人就少,夜经济的活力水平肯定相对就低。“北方除了生活和消费习惯以外,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和影响夜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叶堂林认为。
02
如何避免同质化,除了吃喝还能打造什么?城市该给夜经济找消费定位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长期以来,城市的夜生活通常都是一幅在烟火缭绕中举杯换盏、觥筹交错的图景。
一提到全国知名的夜市小吃街,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上海的新天地、城隍庙;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重庆的解放碑;成都的锦里;北京的簋街、三里屯;西安的回民小吃街;丽江古城四方街;武汉的户部巷、光谷、鲁巷;厦门的中山路步行街等等。不难发现,夜经济繁荣的小吃街以南方城市居多。
北京上班族吴韵潇在接受Kweekly采访时称,她在北京工作,她家在北方另一座大城市。不论北京还是她家的城市,夜宵、大排档、夜间餐馆的丰富程度都比不上很多南方城市或沿海城市;24小时的便利店、超市都少。
▲晚上10点之后的北京簋街
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都有吴韵潇一样的感触,有人表示,北方城市24小时便利店的密度远不如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近年来,《南方人到了北方,从此没有了夜生活》、《北方为什么是便利店荒漠》等文章一度引发人们对于北方夜经济的思考。
北京市*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北京作为国际一流的经济发达城市,夜间消费的规模、热度、便利程度还远远不够。
“夜经济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消费定位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夜经济主要消费什么的问题。”在叶堂林看来,南方夜生活中的吃喝娱成分都很丰富,包括步行街也较为热闹和繁华,所有的这些引领它的夜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北方整体来看,夜间消费的业态是有的,但多数都比较高端,只适合于极少数的人群,普及性差。?北方夜经济的消费业态还需更加丰富多元,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如今从夜经济1.0到夜经济2.0,城市都在思考:如何破解同质化问题,与此同时,除了以吃喝为主的夜间消费形态之外,夜经济还能打造什么?吴韵潇向Kweekly展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