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一名广西理科分(超二本线64分)考生的报考真实案例。这个考生的志愿由父母和舅舅操刀,但家长们对填报志愿可谓一窍不通,他们认为报了两个比孩子分数低几十分的院校,就能稳操胜券了,结果却傻了眼——原以为%能上的院校却没过线,随意填的院校也没有被录取。一、家长认为A、B院校%能上,后面的志愿孩子随意填7月中旬我参加了一场教师招聘面试工作,与我搭档的一位人事部门的同事向我他的外甥女理科考了分,想学医,报考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长治医学院,不知能否被录取?他还说看往年数据,这个分数是能够稳上的——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往年不到分;长治医学院只要分左右,孩子的成绩高出了60多分。听他这一说,我第一反应是——他是看往年的原始分数来填志愿了。简单交流后发现真是如此,他连排名、位次这些报考的基本常识都不了解。他还告诉我:家长只报考了前面两个志愿,认为一定会被录取了;后面的4个志愿全部是孩子自己随便填的。当时我手上没有数据,没有为他作过多分析。但从他的表述中,孩子的成绩比志愿院校投档线(原始分数)都高了60多分,可能会浪费分数,但录取机会应该是有的。二、认为%稳上的A、B院校却滑档而过广西二本投档线出炉后,这个同事急匆匆地给我电话,说第1、2志愿都没有投出,而是被投档到孩子随意填报的第3个志愿——白城师范学院。我翻阅往年数据,才发现是这么回事:考生A志愿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该校年投档线是分,家长是看这个分数报考的,认为自己分已超了20分,把握很大。而从位次的角度看,该校只有年投档线偏低,、年分别相当于今年、分,而今年它的投档线是分。当然,考生分报考该校仍然属于合理范围,只是“分数优势”远没有家长所认为的这么大,最终结果是以4分之差滑档而过。B志愿长治医学院就真的将这位外行的家长坑惨了。长治医学院年投档线意外暴跌,仅为分,家长却被这个分数蒙蔽了——他们认为孩子的分已经比这高了60多分,是%能够录取的,后面的志愿怎么填都没有影响了。但只要看了、年数据的家长,稍有点常识都不会以年的数据作为主要参考。长治医学院年投档线为分,考生再次滑档而过。其实前两个志愿报高了并不一定构成风险。这个家长输在只看一年数据,认为手握“60多分”的优势已稳操胜券,这为后面的院校志愿埋下了祸根。两个看似%能上的院校滑档而过,最终投档到孩子随意填报的C志愿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投档线分,考生超过了投档线23分。当看到这个结果时,我告诉他——孩子应该会被白城师范学院录取了,静待结果吧。三、C志愿再出意外,超投档线23分仍被退档两天后,同事再次给我电话——她的外甥女被退档了。我都懵圈了,这个远在东北、且招生人数应该不多的高校,超投档线23分仍被退档?我问他孩子是怎么报考的。他告诉我:因为认为前面的两个学校一定能录取了,后面的几个院校全是孩子随意填的,白城师范学院只报了1个英语专业,也没有服从调剂。我查看了白城师范学院的数据,才发现该校在广西招生人数并不少,年理工类招69人。其中英语专业几年来都是最高分,年该专业最低分超投档线20分、年超投档线31分。今年超投档线23分被退档并非没有可能。这个孩子最终在第一轮征集时录取到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护理专业,这也是她首轮志愿的第一所学校。我在招考部门工作了近十年,所接触的类似这样完全外行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在滑档、退档发生后,这些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往往已没有太好的补救机会了——无论孩子考了多少分,多数情况下只有首轮志愿才是最好的机会。合理地利用孩子的分数,让孩子在首轮志愿被录取,这是每个家长通过学习后都能够做到的;不经任何学习就操刀上路的家长,要么大量浪费考分,要么遭遇滑档、退档,这只会枉费孩子12年寒窗的努力。我是在招考部门工作的梁老师,为您分享志愿填报的专业知识,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