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辰龙
五月的江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阳光灿烂,鸟语花香。5月20日晨,我随上海联洋文艺沙龙组织的文化之旅团队,在浦东踏着蒙蒙的晨光出发,开始了一路欢笑一路歌的无锡、淮安、泰州三日游活动。
当日傍午,车到无锡的蠡园,这是三日游活动的第一站。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它占地12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水中倩影。大家面对苎萝村少女西施随母浣纱的浣纱溪,赏美人之倒影;瞭望越国大夫范蠡归隐垂钓的五里湖。
蠡园中有四季亭,4个亭子造型完全相同,亭的名字分别为溢虹、滴翠、醉*、吟雪。还有一个 四方亭 ,悬挂的匾额为金文大篆体, 四 字写作4条横杠。走过四季亭,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一个轮回。端详着 四方亭 的匾额,让人想起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的传说来了。
入夜,在拈花湾小镇的亭台楼榭之上,有淡妆素服的仕女手抚古琴,在弹奏禅曲《随缘》,悠悠的旋律使游客顿觉六根清静;小桥流水处,波光潋滟,利用高科技声光电打造的灯影世界,使溶溶的月光与禅意水乳交融,令人流连忘返。五级浮屠,流光溢彩,仙女们飘然而出,长袖善舞;妙音台前,青灯之下,善男信女们在虔诚地抄写经卷,心生莲花。
21日上午,车到淮安,大家心中的波澜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这里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的诞生地。在周恩来故居,大家簇拥在门外,望着那一张古朴的木床,心存感念:在那上面,诞生了一个日后叱咤风云的伟人、共和国的好总理!
在周恩来纪念馆里,有按1:1比例修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庭园里,一棵棵海棠依然枝繁叶茂,寻遍一处处客堂、厢房,却不见周总理的身影。在周总理的卧室里,只有一张简陋的木床,两张陈旧的沙发。据导游介绍,原来周总理的床是东西向摆放,总理睡觉时头向东。在他晚年,一位德国的医生前去看望他,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建议把床改为南北向摆放,让总理睡觉时头向南。工作人员接受了德国医生的建议,把总理的床头改为向南摆放。大家站在窗外,久久地凝望着那张简朴的、不会说话的木制床头,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1972年5月周总理患病之后,仍然关心*治事务,抱病坚持工作。医生让他配合治疗,他说: 我配合你们,但是你们也要配合我。 国际、国内还有多少大事等着他处理,他不亲自过问不放心哪。
1972年6月1日,全国的孩子们在高高兴兴地庆祝自己的节日,周总理却在这一天悄悄地离开西花厅,离开中南海,离开他工
寒假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作、生活了25年的地方,住进北京305医院,再也没有回来。他住院1个月之后,新华社发布了一条周恩来总理在医院接见外宾的消息,全国人民这才知道:敬爱的周总理病了。
这期间,他还曾抱病飞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在长沙,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说了这样一句话: 既然把我推上历史的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
当年,在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夺取*权的峥嵘岁月里,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舍生忘死闹革命,先后两次失去生育机会,终身没有子女。周总理去世时,站在他病床前的,只有白发苍苍的邓颖超孤身一人。
他的身后孤独么?不。他的遗体从医院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时,寒风凛冽的十里长街上,百万群众自发地伫立街头,洒泪为他送行。灵车行至石景山时,数千钢铁工人手拉手拦住车队: 总理不能火化! 邓颖超走下车来,亲自做工人的工作: 不保留遗体,是总理生前的遗愿,我们不能违背总理的遗愿;不保留遗体,我们同样能够继承总理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工人们这才把手松开了。
周总理、邓颖超夫妇还收养了许多烈士的遗孤,他们把全中国的少年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继往开来,接过老一辈革命家手中的红旗,继续前进!
在镶嵌着周总理的题词和诗作的长壁面前,大家频频揿下摄影机的快门,希望能够永远地留住伟人的笔迹和教诲。
22日上午,旅游大巴来至泰州,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前停了下来, 梅园 到了。大家的眼睛一亮!只见门楣上挂着一块横匾,上书:梅兰芳纪念馆。原来,泰州是梅兰芳祖父的诞生地。1956年3月7日,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梅兰芳先生回乡祭扫祖墓,访问演出。泰州万人空巷,争睹游子归来,大师风采。
在梅兰芳的嘱咐下,梅剧团在泰州的6场演出,放弃全部收入,演出最贵的一等票只售2元,远低于在南京等地演出时五六元的票价。即便如此,对那个年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但家乡人民对梅兰芳表演的热情之高,难以想象。售票时间一公布,当天夜里便有许多观众冒着春寒,带着铺盖在售票处前排起了长龙。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梅兰芳的舞台演出,剧场把座椅拔出,重新密植。梅兰芳也在原计划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宇宙锋》和《双奇会》之外,又加演了一场《霸王别姬》,并让同去的儿子梅葆玖加演一出日场。但这仍然不能满足泰州以及周边盐城、南通各地戏迷的要求。无奈之下,*府在剧场外面安装了高音喇叭, 现场直播 梅兰芳的演出。
那几晚,泰州全城不眠。
当时,泰州还没有报纸、广播站,全城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一架相机。年轻的文化馆馆长*玉,通过朋友的朋友辗转借来一架德国产120相机。他对摄影一窍不通,就又连夜找到一位在照相馆工作的师傅,向他请教相机操作和取景技巧。梅兰芳在泰州演出期间,*玉担任摄影师。他后来回忆说: 多亏梅先生有经验,看到我在拍照,就故意放慢动作,甚至稍作停顿;有时还问我:‘拍好了么?’ 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玉共拍摄了近10个胶卷,为泰州历史,也为中国的戏曲史留下了数百张精彩的瞬间。
在园中的荷花池边、旧戏台上,男女驴友们争相亮相,摆出生旦净末的各种姿势,摄影留念。一群老人变成了老顽童!
泰州的乔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400多年以来数易其主,几度兴废。最初叫日涉园,是明太仆寺卿陈应芳的住宅园林,清末为两淮盐运使乔松年所有,始称乔园。现在的乔园,占地1.2万余平方米,是苏北、泰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也是泰州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私家园林,被我国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 淮左第一园 。
走进乔园,只见竹林中假石叠山,池水堆绿;庭院里绿树成阴,芳草萋萋。在偌大的 五福临门 砖雕墙前,老少驴友们争着上去摸一摸,图个吉利
白癜风资讯网。
在乔园内,还有一处 王退斋纪念馆 ,主体是一座明清泰式民居建筑风格的庭院,院内青砖黛瓦,古朴清幽。原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王退斋和胞兄王子京,解放以后将累世珍藏的历代钱币2箱,保存400多年的传家宝 匏尊 ,家藏书籍及其它许多文物,一并赠送给泰州市博物馆。展室中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实物,王退斋先生的一幅幅书画作品,勾勒出王老爱国诗人的风范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让大家感到惊喜的是,沙龙会员、王佩玲老师,竟然是王退斋先生的女儿。生命在这里得到延续,历史和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
淮安,还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诞生地。在淮安区河下古镇打铜巷内,有吴承恩故居,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4个院落和一个后花园 悟园 组成。大小院落里,修竹丛丛,绿叶婆娑。安放在正厅中的吴承恩半身塑像,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科学地再现了吴承恩栩栩如生的形象。这是国内第一尊根据死者遗骨复制的历史文化名人塑像。
占地4800平方米的 悟园 里,假山高耸,有亭翼然,曰 石破天惊亭 。一池绿水旁,岸柳依依,玉桥如虹;水映蓝天,水天一色。院中的镂空照壁,松风轩,太湖石 灵根 、 笔锋 、 神针 给当年的吴承恩带来了几多灵感?
在假山的左边,有座建筑叫 舫 ,外形似船。它静静地停靠在岸边,仿佛一直在等待着唐僧师徒能够从西天取回真经。这一等就是400多年!
据说,吴承恩墓在淮安楚州区向南20里外的马甸乡二堡村,于1974年被发现。现在的墓是1982年重建的。
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今天,游《西游记》诞生地,探索吴承恩的心灵轨迹,重温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令众驴友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返回途中的大巴车上,有文友轻轻地吟哦起了毛主席的诗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