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宗伦
上天池,连风也是翠绿色的。风里隐藏着秋的味道,深邃,成熟,也夹杂着一些苍*。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
走,到青杠园水厂去过中秋,庆祝水厂建厂19周年。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水厂老板王琦邀请桐梓县文艺界人士,邀请重庆避暑游客联欢过中秋。于是,大家驱车十余里,来到了上天池。
王琦说,他19年前来到上天池的时候,这里只有几户农家散布在漫山遍野的森林里,就像隐藏在绿色天幕里的几颗小星星。
他当时是这儿的一名驻村干部。一天夜晚,他在走访农户的小路上,看到月光从松树上倾倒下来,泼在小溪和岸边的石头上,那小溪和石头就像一条眨着眼睛的小龙,在松林间弯弯曲曲地、叮叮咚咚地跑进了夜色的幽暗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诗句让他怦然心动。他没有研究过王氏族谱,不知道唐代大诗人王维是不是他们的祖先。但是,不管是否同宗同脉,既然是同一个王,那就有王氏宗亲的相通感,所以在这样的景色里,涌现了这样美好的诗句,一下子就打开了王琦干事创业的灵感。他想,有这样清甜的泉水,如果建一个水厂,让桐梓的几十万老百姓都喝上这么甘甜的泉水,那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
王琦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按道理说,在19年前要投几十万来建一个水厂,人们还是很担忧的,就连很多在商界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人都不想去冒这个险。为什么他的家人一下子就同意了呢?原来呀,王琦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艺术天赋极强的艺术世家。他自己的油画就画得非常好。他的油画作品曾经在省里面获得大奖,省水利厅专门把他借调上去工作了三年。按普通人的思维,谁都想挤到省城里面去工作。但是,王琦热爱自己的家乡,借调了三年,又果断地回到了家乡桐梓。
当时,县里边要派一批干部到乡镇去驻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于是,他来到了天池村。在那次走访民情的时候,他发现了青杠园是个可以建水厂的地方。
桶装水的名字就叫 青杠园 。一经上市,就迅速占领了桐梓的市场,很多十多岁的娃娃,就是喝着 青杠园 的水长大的。
白水卖成钱。 19年来追求品质,诚信经营,王琦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中华人民共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琦又投入100多万元对水厂进行改良更新,对接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信心满满地投入新一轮发展计划。拿他的话说: 这也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所以,2019年中秋到来前,王琦把厂里面的工人,以及支持他的文艺界朋友和在他的山庄 醉月楼 避暑的重庆游客聚集起来,一起共度中秋佳节。
王琦虽然也是文艺范儿,但他更敬重文艺工作人员,所以他把中秋活动交给了桐梓县文学协会来具体操办,活动由多才多艺的刘敏老师主持。
桐梓画家曾庆明老师提前就把油画《青杠园》裱好后送到了水厂展示,老画家杨晓明和年轻画家刘元元、张元科则是现场作画。杨晓明赠送的国画是一幅《菊花》,两个年轻画家赠送的则是两幅山水画。
活动上,潘鸿云老师朗诵了余群创作的主题散文诗《山泉叮咚伴月夜》。他朗诵到一半的时候,本来晴空万里的下午,突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落叶飘飞。是不是他的朗诵感天动地?是不是他的朗诵 惊天地泣*神 ?让大家的心头一紧。王琦说,今天的日子是挑选过的,天气预报是没有雨呀,怎么 山雨欲来 的压抑气势?天公作美,看起要下雨,却等到潘鸿云朗诵结束的时候才落了下来。朗诵一结束,大家就把活动搬到了室内继续进行。
这时,大雨像等待了好久的样子,趁人们一进屋就哗啦啦地倒了下来,所有树啊房啊全部罩在雨幕中。人们在室内继续着刚才的欢乐。刘安伦老师拉起了悠扬的马头琴。室外暴雨雷动,风走树摇,琴声伴着雨声,交织混响。室内的宾客们,有的拍视频,有的发朋友圈,有的在和着琴声打节拍。文联主席袁细强蹲下来拍个不停。刘安伦拉的是一曲《蒙古人》,好像雨中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感觉。罗永正、王亚丹等 同城有你 的创始人,都陆陆续续地赶了过来。
王琦提供这样的平台,各界文艺家们结合起来,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艺表演。虽然受场地的制约,但仍然气氛热烈。卷头发的彭先华拉二胡。拉了一曲,观众要求再来一首。他先前拉的是《赛马》,有万马奔腾的气势,此时却来一曲《九儿》,则从刚才的阳刚之气一下子转换到婉约轻盈上来。能够这样轻松自如转换气场的人,必定是音乐界的老行家才能驾驶得住。所以,彭先华拉了一曲,又和刘安伦合作起来,马头琴与二胡的合作,仍然是《蒙古人》。以前没看他们合作过。
在阵阵的掌声中,职高老师胡杰朗诵杨敏修先生的《碗厂记》。这碗厂沟就在青杠园水厂的前边,是清朝康熙年间就兴建的,历大清、民国到共和国三代,改革开放后才废弃,现在的碗厂遗址上,已经建成了新的旅游景点。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张秀娟演唱了一曲《好日子》。张秀娟和彭先华有共同的爱好,丈夫拉二胡,妻子
中科公益抗白给他弄音箱,妻子唱歌,丈夫就给她弄音箱,配合得很好。张秀娟虽然是50多岁的人了,嗓音还是那么甜美,气质高雅。张秀娟唱完了《好日子》,又演唱了一曲丈夫彭先华作曲的《娄山*》。
王登容是桐梓县有名的女企业家,可她却并没像常人想像的那么高傲或不合群,她与大家同乐,翩翩起舞,姿势优美,令人惊叹。就连郑先才先生这样骄傲的人,都站了起来观看。
张秀娟的一曲《娄山*》,王永志老师听得如痴如醉,音乐一起,他就比起了手势,双眼紧闭,手舞足蹈地合着节拍。看得出来,他太喜欢这首歌了。我叫王霞去把他陶醉的样子偷偷拍下来。永志老师不仅拍手,脚也在打节拍,点头,应声歌唱。他是最陶醉的听众之一。可以感受到他是最快乐的,也是最忘我的。他的诗词联赋散文写得那么古雅恬静,就是要有这样的陶醉,要有这种陶醉在传统文化的微妙之中的心境,才能有那么古雅的灵感啊。
王永志吹奏了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我晓得他的歌唱得好,吹笛子还是第一次听到。我儿子是他的学生。有一次,儿子吃饭的时候跟我说,我们的王老师太牛了。我问他为什么牛?他说,他讲《滕王阁序》,一口气就背下来了。我从儿子的崇敬之情中感受到,有真才实学的人令人佩服,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今天听永志老师吹奏笛子,彭先华还轻轻地拉起二胡为他伴奏,刘安伦则用马头琴也在伴奏。
王永志这个人,看他的外表,朴素,厚道。一般看的话,不会想到他有这么多才多艺。有一次去遵义参加培训,新蒲的王洪梅文友叫他把放在桐梓的几根竹竿给她带到遵义。王永志就把那几根竹竿绑成一捆,扛在肩上,从桐梓带到遵义,然后下车又扛着走到市委*校。王洪梅一看见就笑得滚来滚去的。她说,王老师穿件大衣,扛着竹杆,就像丐帮帮主。
像王永志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他已经不需要用长相和衣着来征服别人了,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只要看到过他的作品的人,都会对他表示景仰和敬佩。
王琦组织的文艺界的活动,我也参加过几次,这一次在以往的基础上又给我打开了很多广阔的视野。
重庆客人也被吸引了,上台说起了笑话。重庆人爱展言子,贵州人也喜欢。重庆言子,那是很出名的。我原以为这个讲笑话的是重庆游客,结果后来一问,这个人也是桐梓县文艺界的,只是我平常没有看到,他叫李志君。他讲的是一个火车上的笑话,引得满堂掌声。人家都说桐梓文艺界藏龙卧虎,我在文艺圈都混了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人不认识,看来,那真是藏龙虎虎之地哟。
当然,今天的这一次聚会,有的节目是提前说了一声的,而许多节目却是临时发挥,即兴演出,虽然看起来有些杂乱无序,但是这个气氛却是临时调动起来的,我倒觉得比组织彩排演练过的还有味道。这就是文艺的原生态,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在参与活动。
60多岁的杨敏修老师、郑先才老师,他们早早地来到青杠园给王琦当助手,打理会场,策划活动,忙上忙下,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到汗颜。要说像他们这样有身份和艺术成就的人,一般人是请都请不动的贵客,但是他们在王琦面前为什么就这样热心帮忙呢?因为王琦也是一个文艺人,他们组织了一个 游山队 ,喊出了 游山游水游自在,洗心洗肺洗胸怀 的口号,这支 游山队 已经坚持了10多年,王琦就是他们的队长。王琦为什么服众?主要是为大家服务到位,所以才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文艺组织活动当中,也才有他一声号召,就有这么多社会各界的参加他的活动。
文艺演出结束了,雨也停了。中秋月饼摆了上来。人们又从精神盛宴转到了物质盛宴。美餐美食摆了整整一桌子。
我在想,王琦能够老幼合三班,三教九流都合得来,只有他这样胸怀的人才能把这么多界别的艺术家们团聚一堂。
就这样吃够玩够,所有的人都满足地回家的路上,我和张维、王霞坐王琦的小车回县城。路上,王琦讲到一个细节,估计是他心中在纠结的话题。他说,看了天气预报的,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下这么大的雨?张维说,你是开水厂的,就需要有雨水呀,所以,本来天气预报没有雨水的,上天都要赐给你甘霖!
作者简介:王宗伦,辅警